本文结合大量案例分析了现代品牌对企业、对消费者、对民族的价值意义,解答了品牌文化与文化品牌的内在关系。
一、品牌的现代价值和意义
1.对企业:“品牌即正义”,品牌最终决定竞争力,给企业带来巨大“溢价”利益,产生巨大边际递增效益,使企业产品处于价值链高端
企业靠品牌取得竞争的胜利,取得一个产品一类经营管理的成功,能够在世界上、在社会上独树一帜,能够为社会所承认,进而能够给企业带来效果,给企业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,让人们形成一个普遍共识,“品牌即正义”。品牌能带来巨大溢价效益和边际递增效益,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科技信息网络的发达和进步,品牌边际递增效果越来越明显。而现在这种边际递增效应、溢价效应,使企业能够保证始终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、行业的最高端。这种现象表现在品牌与生俱来的一种“马太效应”。我们说的“马太效应”,是品牌带来的马太效应,是一种品牌塑造自然的结果。越是品牌强的企业发展速度就越快,实力会越来越壮大。这种现象我们没有办法像社会的马太效应那样去用一种政策、一种行政命令、一种强硬的措施去限制它。这是品牌王道,强者通吃的结果。这些年以来,这种趋势一年比一年发展的明显。
2.对消费者:不但最大限度满足物质需要,而且丰富人们对生命本质追求的渴望,提升自身品位,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
品牌和非品牌对消费者的最大区别是什么?对于现代的消费者而言,品牌不仅要满足物质需求,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。它对于人的精神的满足,层次是不一样的,而且利润不一样,百分比也不一样。它能丰富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追求和渴望,能提升自身的品位,进而改变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。品牌对于人来讲,具有一种提升人的品位,能给消费者带来自豪感的价值。
3.对民族:不但增加国家有形财富,而且彰显民族文化精神
譬如奔驰,它代表德国文化,雀巢代表欧洲文化,劳力士代表瑞士文化,麦当劳代表美国文化,索尼代表日本文化,同仁堂、海尔代表的是中国文化。所以我们说,品牌对于企业自身发展,对于消费者的引导和影响,对民族与国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贡献,这三个方面越来越突出,越来越强大。我们要想把企业办得越来越好,在现有的国际市场竞争中,站得住脚,那么就不能不重视现在的品牌价值。
二、品牌文化与文化品牌
品牌文化与文化品牌的区别是什么?品牌文化展示的是品牌塑造出的文化意识、心理状态、价值观念、美学追求和行为模式,这些称为品牌文化。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,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物质层面、物理层面,还要注重它的文化内涵。塑造品牌,制定品牌规划、设计品牌战略的时候,设计者首先要有文化潜质和意识。在塑造品牌的时候,要注重文化意识和文化心理。
文化内涵丰富、文化个性突出、文化附加值高的品牌,称作文化品牌(有文化的品牌)。这三个要点,如果不去做,或者根本就不考虑,那只能说是一个牌子,称不上是品牌,更远离名牌。这里所讲文化品牌不是文化产业的名牌,而是指普遍意义上的工商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。文化品牌的意义,就在于现代品牌与传统品牌的差异,甚至品牌与非品牌的根本差异,在于文化含量的高低。
文化品牌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:
一是企业品牌。整体的企业品牌,它要体现经营者的终极价值。终极价值清晰高尚、高远,综合效应具有广泛社会震撼力。企业的终极价值,就是我为什么经营企业,我从哪里来,我是谁?经营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?
二是产品品牌,它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含量、品质要精美、差异性个性要强。
三是经营品牌,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。
四是服务品牌,要有多角度创造,体验效果要强。
五是形象品牌,它的感知群体牢固且不断扩大。所谓的感知群体,是指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整体的一种印象,不是具体的量化的东西,是指消费者长期形成的品牌印象。企业的产品、经营等各方面综合优秀的个性鲜明的形象树立起来了。它就会建立一个牢固的整体的感知群体,这个感知群体越是牢固长久,企业形象品牌影响力就越大。
传统品牌的主要诉求点在于真和善,结实耐用、价格低。结实耐用,不能偷工减料,要诚信;价格低,普遍百姓能买得起。但很少在文化美学上下功夫。在款式、造型、色彩的选择上,在人性化的考量上,在使用功能上不断的改善增加文化含量,传统品牌关注不到,或者说很少。传统社会的人们消费水平低,只要能解决温饱就可以了,不太顾及品牌的文化内涵。
三、文化品牌塑造
1.企业家具有高尚的使命意识和信仰,为品牌塑造进行文化定位
为什么把企业家的使命意识和信仰放第一位?企业家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程度,在一定意义上说,在关键的因素上讲,它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。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家,文化意识弱,文化素养低,文化内涵比较薄弱,要想做出现代品牌是不可能的。沃森总经理秉持“完美服务”的经营理念,松下幸之助奉行“自来水经营哲学”,李秉哲以“人生服务为目的”使命宗旨,张瑞敏以“人的价值最大化”为追求,才创造了IBM、松下、三星和海尔等知名品牌。
2.提高文化含量,丰富产品内涵
盎格鲁撒克逊式经济学认为:顾客只在意特定价位上的“有效需求”水准。边沁认为:“图钉和诗一样,都能让人快乐”,甚至一只图钉比一首诗还要贵,因为图钉更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。他们认为任何产品的价值都应该反映在“有效需求上”。这个有效需求,就是单纯物质需求。在现代社会,它已经是非常过时的一种经济学的观念。
现代社会的经济学是什么?对顾客而言,是附加更多令人满意特质的产品,具有更高价值,这种文化含量高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当代有效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能够超越物质有效需求,满足顾客更多方面的包括精神需求在内的现代需求。从经济学本质来讲,产品应该体现品质流行个性等多元效应和文化特征。产品的文化含量,包括功能要多元化,一定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、色彩的使用,把民族性和现代性结合起来。
3.建立现代商业文化模式,促进品牌效应扩张
国内的商业模式,这些年以来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,但是根本的变化还不是很大。我们的商业模式,企业经营的模式,在文化观念上,在根本方法行为上,还有非常陈旧的落后的一些东西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基因值得传承,但是也有一些非常糟粕的东西需要我们去除。要防止这些糟粕文化对企业肌体的侵害,这些糟粕文化我们不能否认,比如说官本位文化,比如说非规范文化。
4.找准品牌价值焦点,彰显品牌价值主张,主动适应或创造客户文化需求
你的品牌的价值焦点在哪?你的品牌价值怎么呈现?在你设计品牌战略的时候,这是要重点考虑到的,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产品和经营的价值主张是什么,那么你的产品或服务,你的经营和管理,你期待给予消费者的价值焦点就是模糊的。品牌在创造过程中的手段多数是创意工作,而品牌创造的目的,是价值创造。
品牌价值焦点:第一,品牌怎么选定有意义或实质性的价值?
第二,这些价值如何以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?
第三,怎么引起消费者对这些价值的共鸣?
这些价值焦点的选择在每一个企业、每一种商品、每一个服务方法都是要刻意注意的。
品牌价值一般表现有三个向度:品牌的技能性价值、品牌在使用上的附加性价值、品牌在象征上的个性价值。这三个价值中的附加价值和个性价值,都属于文化价值。
顾客购买品牌产品和服务,享受着高档使用价格和美学价格。他为什么要买品牌产品,为什么享受名牌企业的服务?他是要体验身份的价值。
品牌对于厂家来讲,是一种高成本,对消费者来讲,它是一种高档的使用价值。因此,创造品牌必须要从价值工程这个需求角度去进行构思。(本文根据录音整理。作者孟凡驰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、教授)